企业信誉 常见问题 期刊大全
期刊
投稿邮箱

mlunwen@163.com

服务热线

18516839603

成长中的政治人——对当代青年学生的政治心理透视

发表日期 2023-04-12 15:22:00    1486

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自发的、不系统的心理反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政治心理在青年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青年学生政治心理的培养和优化过程中,从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和政治态度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政治心理呈现:现实性、理性化、参与性和主体性几个主要特征。

  作为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政治心理不仅是社会稳定、政治发展的前提和保证,而且对青年学生的自身成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它是青年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基础,它还有益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能够从容应付各种社会变化的心理应变能力。

  一、政治心理功能分析

  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中,政治心理处于政治文化的最深层次,这正是改变某一社会政治制度容易而改变人的政治心理相对难的原因。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可能会在一时举动中改变,但要从心理上改变社会,塑造一批新型的政治成员,则要有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青年是历史的主角,青年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成长,青年决定着社会的未来,青年决定着历史发展的方向。”在社会转型期间能够把握青年学生政治心理特征,对于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政治心理是指政治主体在政治活动中产生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倾向,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等。就其主体而言,政治心理的主体是“政治人”而不是“生物人”。就其形成过程而言,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心理投射。就其实质而言,政治心理作为一种精神生活过程,是对政治观的反映。就其反映形式而言,政治心理是一种直观的自发的心理反映。就其具体内容而言,政治心理是对政治关系、政治行为和政治体系等政治现象的直观的和模糊的感应。政治心理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和心理活动,是客观的社会政治环境与主观意识相互作用的产物。

  从功能上来看,一方面,政治心理通过长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塑造出政治活动主体不同的个体心理特征,并以此为中介影响和作用于政治活动。健康的政治心理一经形成就会对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发生作用,或者促使其自觉进行主流政治文化的认知实践,将自己的政治认知实践融人到主流政治文化当中去,实现政治心理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转化,自觉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另一方面,政治活动只有及时地捕捉、正确地概括出一定时代和社会群众的政治心理,才能深刻地把握政治环境的发展趋势和真实了解群众的情绪与愿望,获得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现代化进程中,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有赖于民众政治心理的稳定,即社会中公民形成一致的政治共识、政治认同感和支持感。

  政治心理的构成要素问题,实际上是政治学研究中对政治心理过程的微观透析,是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在政治学研究中的应用。根据心理学原理,一般可以把人们的政治心理分为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和政治态度四种要素。其构成要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是政治心理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共同组成政治心理的整个过程。

二、当代青年学生政治心理分析

  青年学生从本质上讲也属于知识分子的一部分,其政治心理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受到自身生理发展阶段的制约,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政治观等逐步形成定型期。准确分析青年学生的政治心理特征,科学地采取政治教育手段,并进而形成全防卫、多角度的教育机制,这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政治素养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克服现代化进程中因社会转型而引发的认同危机、形成良性的社会动员和政治参与,从而有效地激发起他们报效祖国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政治认知。“人们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对政治现象的主、客体及其关系和场景,做出某种推测或判断的心理过程,即政治认知”。[2]在现实的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认知过程是认知者、被认知者和情境等因素交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政治认知过程是整个政治心理体系的基础。在政治认知过程中,人们不仅会获得各种各样的政治知识,而且也会形成一定的政治认同意识。

近几年来,青年学生的参政热情更多地表现出与党和政府利益及需要的一致性。一系列的调查表明,青年拥护党的领导,关注党制订的一系列政策,同时对党的评价也较为客观。在对政府工作的评价上,青年普遍认为政府的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进展,尤其是对于政府在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国际外交、抑制通货膨胀、确保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对社会运行状况的满意度有很大提高。

  总体上看,青年学生对党和政府的评价是积极、肯定的,但是仍有一些问题值得重视。首先,较重要的是部分青年对社会发展前景和社会稳定状况没形成确定的认知,显得缺乏信心。表现在:大部分青年认为中国近些年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变化,但对这种势头能否持续却持观望态度;同时,他们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也有所认识。然而,现实社会中许多影响稳定的因素,如腐败、通货膨胀等使青年对稳定的预期较为含糊。所以,强化青年的信心,加强党和政府与青年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其次,青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对中国国情的认识,特别是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而西方的所谓民主、自由和平等或多或少对大学生的政治观念产生了影响。由此,我们应认识到,青年学生需要深刻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民主的内涵、实质与区别,在具备推动民主进程的愿望同时,也要注重民主进程的实际效果。

  2.政治情感。政治情感是在政治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自发的过程,政治主体在完成政治认知过程中,会对认知对象自然而然地产生某种心理体验和感受。一定时代的社会矛盾往往在青年身上得到集中体现。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青年反应敏锐,不受传统思想束缚,富有理想。他们期望通过亲身参与政治活动,来实现自己改变世界的愿望,并力求取得更多的社会权利,实现自身特殊的利益要求,因而在现实政治领域里,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政治热情和政治积极性。纵观当今青年,他们对改革和各项政策的关注热情不减。甚至比以往更加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政策。由于改革和市场经济把这一特殊群体与社会结成利益共同体,因此,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政策实质上就是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可以预见,青年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会随着时间增长而愈益强烈,因为任何政策都会多少牵动着人们的利益。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仅加强了青年对社会和政策的情感,同时也促使他们更多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政策。

  对民主政治的高度热情,是当代青年学生心态的又一重要特征,大到对国际政治、国内政治态势的关切,小到班级、寝室民主意识的渗透,表明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有的观点认为,经历了学潮的反思之后,青年学生的政治热情普遍淡漠。大多数青年感到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富强,远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办到的,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参与,因而对国家和政府部门的决策工作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关切。

  然而,青年心理发展的不稳定性使之情感多于理智,其高昂的政治热情和积极性以及所产生的行为,如果发挥得当,则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反之,则会受人利用,破坏和阻碍社会进程。

  3.政治动机。政治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以达到一定政治目的的内在动力,它隐藏在人们的政治行为背后,是政治行为的内驱力。“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最求的目标而努力的一种心理因素。”[3]激发政治行为是由政治主体的需求和目标两方面有机构成。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政治需求则是社会需求的内容之一。政治动机是构成政治行为的直接原因。政治主体在自身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由于受到外在的现实政治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刺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感到自身的某种缺乏状态,产生某种心理需求;当某种政治角色或政治方式成为满足这种需求的条件时,政治主体就会把争取扮演某种政治角色或实现某种政治方式当作自己的政治目标,从而实现由政治需求向政治目标的转化,为实现政治目标而实施的各种行为就是政治行为。

  随着社会的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当代青年学生的政治意向呈现自主的、多元化趋势。通过不同渠道来增强自身满足需要的能力。同时,以对社会的贡献为衡量标准,把社会需要内化为自己内在的要求,这样在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中,体验到个人的价值,满足自身需要,激发强烈的政治动机。在对政策问题的判断上,大多数青年学生主张听取自己的意见,希望表达个人的政治愿望。大学生追求何种政治理想,确立何种政治信念,做出何种政治判断,实施何种政治行为,归根到底都源于他们自身的切身政治经济利益,受到他们的政治价值取向的支配、调节和控制。因此,政治价值利益实际上起着支配大学生政治立场、态度、行为的准绳作用。

  4.政治态度。政治态度是由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动机成分构成的,这三种成分的不同组合和配置便构成不同政治价值倾向。改革开放这样一个纷繁变动时期,商品经济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形地改变着人们的价值标准,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

首先,一部分大学生的政治价值取向日趋世俗化、功利化,庸俗的实用主义思潮在大学校园一度盛行。伏首沉思,当代青年学子惊愕地发现他们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尴尬境地,于是别无选择的开启了通向世俗化的大门。以现实享乐原则为目标,包括金钱崇拜、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的一整套价值观在心中悄然建立。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群体价值观中的精神因素开始减少,物质的分量上升,世俗、功利色彩明显增强。从六七十年代的“只贡献,不索取”到八九十年代的“按劳取酬”、实现自我价值,进而以追求实惠为终极目标,这标志着青年学生对传统义利观的排斥,也表明实用主义的流行趋势。青年学生观念和行为的超前性、理想化特点以及焦躁、惶惑、变幻莫测的世纪之初心态,使之不能充分认识到民主与现代化过程之艰难,产生了精神的迷茫、失落感。为能调适新旧体制转换时的心态,解脱自身精神困惑,大学生必然会对各种新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产生兴趣。同时,价值观的倾斜和改革的诸种失误,导致社会科学再次贫困,加之国门洞开,西方实用主义思潮堂而皇之进入精神领域。

  另一部分青年学生的价值主体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从理想本位向权力本位倾斜,对实惠的价值认同导致“经商热”“从政热”兴起。市场经济的剧烈冲击,使大学生政治价值观中务实的色彩增强。他们对实惠的价值认同,导致80年代末“经商热”的出现。90年代,随着竞争机制的不断深化,国家实行了公务员制,公务员的薪金和待遇有所提高。在社会地位与经济利益趋于一致的情况下,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会从“理想本位”向“权力本位”倾斜。更多地倾向于以权力为本位的社会职业,“从政热”再度兴起。

  三、当代青年学生政治心理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猛烈地冲击着人们的心理、思想和观念,伴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社会政治心理也进行着深刻的变化。从以上分析来看,现阶段青年学生的政治心理主要有以下特点:

  1.现实性。青年学生对政治的关心更多地表现为对关系国家利益和自身发展的政治关注,如对事关自己切身利益、前途抉择的国家大政方针,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党的战略决策,关系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国际大事等关注程度很高。他们已认识到个人的成长不能脱离现实的政治环境,主张在现实的政治环境下主动适应社会,寻求个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出当代青年学生有强烈的个人价值实现的愿望,希望在政治价值中体现自我价值,他们的价值取向带着明显的现实性和功利性。

  2.理性化。青年学生政治心理中的理性色彩增强,这是政治成熟的一种标志。现代教育体系在向青年学生们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在传授一种思维方式,那就是理性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青年从非理性的政治狂热逐渐转变为理性的独立思考,开始对社会和自身进行再认识。不盲从而力求有主见成为当代青年的重要特征,有人称这一时期的青年为“思考的一代”。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青年学生在观察改革和发展中的现象及问题时,已经逐步避开狭隘的个人私利的角度,感情冲动色彩单薄,开始客观地站在国家和社会利益的角度来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对诸多社会问题采取了理智分析的态度,冲动和过激行为逐步减少,体现了较强的政治成熟性。

  3.参与性。近年来,由于青年的参政意识增强,各部门制定重大决策前进行论证准备的研讨会的参与者中,青年的比例愈来愈大。参与是渴求政治民主的行为表现,当代青年学生对民主的渴求,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改革而进一步加深,这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必然产物。根据调查,在中国当代青年学生绝大多数都积极参加所在学校和院系的学生会、团总支以及其他社团组织的竞选,他们在组织内部发表对国家和社会政治事务的意见和看法,通过团体组织活动影响社会政治生活过程;另外,绝大部分同学都迫切希望真正实现对包括学校在内的社会政治事务的知情权与批评权,特别是对我国处于社会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以及台海关系问题,更是倾注了十分强烈的关注,即使号称远离政治的部分同学也不例外。另一方面,当代青年学生也都非常重视自己的这份选票,大部分抓住机会参与了所在地区或单位人大代表或其他方面的选举活动,通过投票选举自己的代表等方式来行使自己的政治参与权。

  4.主体性。中国知识分子包括青年学生在内,在很长的时期内政治上缺乏个体独立意识,常常表现出盲目服从的趋时从众心态。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以后,当代青年学生的独立政治意识比其他社会群体得到了更快更强的复苏,对于时下流行的某些政治思潮或理论不在盲从,而是通过比较冷静的思考并依据自己的价值取向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青年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重要表现在他们民主意识及政治参与意识的确立和增强。青年学生追求校园生活的民主管理以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民主化,尽管看起来带有很强理想色彩,甚至有些偏激,但是这种对民主所表示出来的真诚却不容否定。正是由于这种独立政治意识的复苏和增强,促使了当代青年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得到提高。在政治参与中他们往往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为己任,所关心的不是局部性、个别性政治问题,而是带有全局性和普遍性的社会政治问题,比如西部大开发、我国假如、申办奥运会等活动,他们都表示出了极大的关注,并以极大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身其中,充分显示了青年学生的参与精神和主体意识。

  当代青年学生政治心理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并逐渐得到优化和走向成熟。但是由于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冲突、多元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以及社会原有运行机制的不断调整,使他们在心理上难以适应而产生许多困惑,因而也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政治心理。比如:政治理想信念上的实用主义心理、涉及社会现实政治问题的冷漠心理、价值取向上的个人本位心理等。概而言之,当代青年学生的政治心理无论是其积极向上的主流,还是略带消极冷漠的不良状态,都是当代社会和时代政治风云变化的一种反映,都根源于社会政治生活的现实之中,同时与他们自身政治心理发展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