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誉 常见问题 期刊大全
期刊
投稿邮箱

mlunwen@163.com

服务热线

18516839603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经理制运作环境研究

发表日期 2023-04-12 15:22:00    971

银行风险经理制的推行是现代商业银行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风险经理制运作有一定的环境要求,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经理制的运作环境存在诸多问题,在此,从内外环境两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近几年,为了加强风险管理,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相继开始推行风险经理制,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设置了风险管理部门并配备了相应的风险经理人员,增强了商业银行风险预防和控制能力。但是,由于风险经理制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良好的运作环境。因此,要有效地推行风险经理制,对其运作环境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商业银行风险经理制有效运作必须具备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商业银行风险经理制有效运作需要诸多外部条件的构筑和营造,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内部和外部运作环境,风险经理在进行风险管理时才不会受到阻碍,运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一)风险经理制有效运作的内部环境

  1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是风险经理制有效运作的基础。银行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在做每一件事、每一笔业务时都要考虑风险因素,一定要在风险能够控制的情况下操作和经营。风险管理意识和理念必须贯彻到全行、全员,贯彻到业务拓展的全过程。只有全行上下真正树立了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经理在风险管理时才不会受到人为的干涉和阻碍。

  2银行内部要有一定规模和具备相应素质的风险经理队伍。银行风险的复杂性、隐蔽性以及多样性要求银行必须配备一定规模的风险经理队伍来管理银行风险,并且风险经理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如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判断能力、对风险的识别和检测能力、驾驭和使用风险工具的能力以及处理风险的操作能力等。

  3建立严格的风险管理操作制度是银行风险经理制有效运作的制度保证。银行风险经理由于受到自身素质和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其行为在进行风险评价和判定时,就容易出现不公正的现象。因此,严格的规章制度是必需的。

  (二)风险经理制有效运作的外部环境

  1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是银行风险经理制有效运作的前提条件。随着经济金融的自由化和全球化,政府、企业和家庭个人与银行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政府出台的政策、企业和家庭个人的行为和风险防范意识都会直接影响银行风险经理制的运行。因此,必须在全社会倡导风险管理理念,营造了浓厚的风险管理氛围,银行风险经理才有用武之地。

  2畅通的信息渠道、先进的风险技术工具和完善的数据挖掘系统是银行风险经理运作的技术保障。只有拥有畅通的信息渠道和完善的数据系统,银行风险经理才能获取有价值的、准确的信息和历史数据,运用先进的风险技术工具分析取得的信息和数据,从而评估和判断某一风险的大小。因此,信息渠道、数据系统和风险技术工具是风险经理制运作必须具备的技术条件。
  3培育专业化的人才市场是银行风险经理有效运作的人力资源保障。随着金融的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发展,金融风险日益复杂和隐蔽,银行风险越来越难以判别和控制,这就需要一大批具有风险评估能力、判别能力、对风险收益权衡能力以及对风险工具、模型有一定开发和运用能力的特殊人才,来专司银行风险管理,而专业化的人才市场是锻造和输送银行风险经理队伍的摇篮和主要渠道。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经理制运作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内部尚未形成浓厚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

  风险管理文化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渗透到银行业务的各个环节,将风险意识贯穿到所有人员的自觉行动中,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自身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危险。保持时刻警觉,是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而我国的商业银行往往只重视风险管理的系统、政策及程序等方面的建设,对风险管理文化这一无形的因素却常常忽略,导致员工风险意识淡薄。由于商业银行内部尚未形成浓厚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在具体的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经理与客户经理、理财经理之间经常出现矛盾,客户经理和理财经理没有认识到风险经理是在帮助其加强风险防范,认为风险经理是专门来查问题的,仅仅从自身经营和短期利益的角度考虑,对风险经理的监管采取回避态度,风险经理的工作得不到客户经理和理财经理的有效配合,银行风险经理没有用武之地。

  (二)缺乏风险经理制有效运作的专业化人才市场

  各商业银行配备的风险经理基本上是由原来银行风险管理部门的人员来承担,素质有高有低,参差不齐,满足不了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由于全面风险管理涉及多种风险类型、多个风险主体、多种风险测度方法,需要具备专业化的知识和职业化银行风险经理队伍方能担当起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重任。但是,我国现在还没有培养这方面专业人才的市场,也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考核风险经理资格的认证体系,风险经理制有效运作的人力资源得不到保证。

  (三)风险经理制有效运作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

  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尽管也制定了一些相关规章制度,但是都比较粗略,细化程度不够。在具体实施的时候,风险经理有时无所适从。同时,风险经理只是专业技术岗位,而不是行政职务,只能对被监管对象起到提示作用,而不是强制性要求。各银行只对风险经理的工作范围、职责进行细化,没有赋予风险经理任何权力。因此,监管对象对风险经理提出的问题和整改建议往往是不予理睬,更不可能加以积极的配合和实施,风险监管的效果不理想。

  (四)风险管理工具和风险管理技术落后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然而,国内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创新以及金融工具的使用方面落后于欧美先进银行。国外许多风险管理工具和理念至今尚未在国内银行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国外先进风险管理技术也未运用到我国银行风险管理中。比如风险管理信息技术平台不完善,会计、信贷等经营管理信息还分散在各个子系统中,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风险评级方法相对落后,没有成熟的风险计量模型;风险调整后的绩效测量模型(RAROC)尚未运用。因此,风险经理制运作需要的技术得不到支撑。
 

(五)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信息渠道不畅通

  银行风险经理在进行风险管理时,需要收集和存储大量客户、市场、资源等信息,而信息的不对称会造成错误的判断,增加银行的不良资产,影响银行的盈利水平。因此,只有畅通的信息渠道,才能保证银行客户经理获取准确地资料和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技术运用上的滞后,使得风险管理所需要的大量业务信息、市场信息缺失。

  三、完善我国银行风险经理制运作环境的对策

  我国风险经理制运作环境的不完善,对我国风险经理制的有效推行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运作环境,已成为风险经理制在我国进一步推行的必然选择。

  (一)完善风险经理制运作的内部环境的建议

  1.推进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树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推进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就是要形成一种风险控制的文化氛围,建立风险防范的道德评价标准,营造一种风险防范的职业环境。还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激励,塑造全行统一的风险价值观,最大限度的扩大风险管理的效能。具体来说,我们不妨借鉴美国银行的普遍做法。一是要实施个人责任制。所有员工应在工作中承担风险与报酬管理责任,各员工的业绩考核内容应包括评估其责任的履行情况。二是将合规视为风险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和开展业务的方式。全体员工必须遵守所有的法律规章、职业道德标准和银行内部政策。三是强调道德规范在风险防范中的基础作用,所有员工都应保护银行的声誉并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职业道德规范。

  2建立和完善风险经理队伍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一方面尽快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有效激励机制的建立就是要建立明确的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准确衡量风险经理在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方面所做的贡献,具体可以用股票期权制度来激励高级风险经理,用物质奖励来激励业务风险经理,让风险经理以积极的态度进行风险管理。另一方面,要实行严格的惩戒制度。对由于违规操作和懈怠疏忽而造成银行出现损失的风险经理,一定要实行严格的惩罚。同时,还可以建立风险经理、客户经理和理财经理的效益与惩罚联动机制。一笔业务出现了损失,既有客户经理、理财经理提供信息数据的真实性与详细度原因。也有风险经理把关不严的原因,因此,可以将三者连在一起进行奖惩,这样就可以避免三者仅从自身利益出发而忽略风险防范,达到三者的协调配合。

  3组建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流程,实施矩阵式风险管理架构。风险管理流程一般分为规划、执行、评估三个环节,其中,评估环节的输出结果又作为规划环节的输入,为规划提供建议,以优化风险管理规划。风险管理的三个环节共同构成一个循环,每循环一次,风险管理体系就改进一次。这样使整个流程环环相扣,紧密相连,从而提高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应实施矩阵式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在风险管理方面,银行风险经理分为业务风险经理和职能风险经理。业务风险经理同客户经理一起参与对具体客户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评估和管理。职能风险经理负责从整个银行的角度,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进行计量、控制和报告。银行操作风险也是由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共同管理。风险职能部门负责这些操作风险的报告和抵减,在必要时候,他们将咨询上面这些部门。因此,职能风险经理的职能范围涵盖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利用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进行风险管理。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引入国外先进技术,构建科学的风险量化模型,是风险经理制有效推行的当务之急。首先,要加强金融工具的创新,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制定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资产保值的风险转移策略。其次,必须为量化体系建立集中和完整的损失数据库,以数据大集中为依托对风险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性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应建立由总行掌控的数据中心,这样对各分行、支行、营业部的各类营业信息,总行就可以通过点对点的联网系统随时获得即时数据。最后,应当及时引入国外先进的量化模型,并由银行的风险管理人员根据银行自身实际,以历史数据库为基础,对模型的形式和参数进行改造,构造适用于国情和行情的模型体系,逐步实现风险管理模式由以往的静态、滞后控制向动态、实时管理的重大转变。

  (二)完善风险经理制运作的外部环境的建议

  1在全社会营造风险管理文化氛围。在全社会大力宣传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让每个企业和个人都意识到金融风险的存在,逐步形成风险预防意识,主动与银行的风险经理进行配合,将每一种风险控制在尽可能低的范围内。另外,向全社会灌输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观念,让每一个客户都意识到高收益肯定会带来高风险,要把创造利润与控制风险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去考虑,这样,逐渐在全社会营造风险管理氛围,风险经理在进行风险管理时才有用武之地。

  2完善法律制度,建立相关的配套制度。完善金融立法、建立健全风险经理制相关的配套制度,如风险经理的准入制度、金融监管制度等,明确风险经理是技术职称还是行政职务,从法律上赋予风险经理一定的权利。从金融监管部门的立场对风险经理的职责、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明确界定等,有了相关的法律制度障,风险经理运作才有制度保障。

  3强调市场约束,强化信息披露机制。市场具有强化资本监管、提高金融体系安全,合理有效使用资金和控制风险的作用。按照巴塞尔协议的监管原则,结合我国实际确定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法律标准,使市场主体及时、准确、充分地了解商业银行的信息。银行不仅要披露风险和资本充足状况的信息,而且要披露风险评估和管理过程、资本结构以及风险与资本匹配状况的信息;不仅要披露定性的信息,而且要披露定量的信息;不仅要披露核心信息,而且要披露附加信息。对于市场风险,则应在每次重大事件发生后进行披露。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使银行能够对其风险及时防范,有利于风险经理制在我国的建设和实施。

  4建立培养风险经理的人才市场,尽快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风险经理认证体系。风险经理水平的高低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成败的关键,因此,建立专业化的风险经理人才市场,为商业银行输送合格的风险经理就显得特别重要。对风险经理的培养可以通过高等院校、银行、社会培训部门分层次进行。首先,高等院校的金融专业可以对银行风险的识别、计量和控制的基本理论进行讲述,使其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风险经理认证体系,让风险经理执证上岗。通过认证考试,可以增强其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技术知识,为以后的风险管理实践打下基础。其次,银行可以将银行内部具备一定风险管理知识和经验的风险经理,送到西方商业银行直接学习风险管理的做法和实务操作或进入美国、加拿大等国的高等院校进修,将他们培养成商业银行的一流风险经理。最后,银行和社会培训机构进行合作,经常邀请国内外风险管理专家来讲座或进行现场指导,使这一部分风险经理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尽快承担起风险管理的重任。

总之,银行风险经理制运作的环境涉及到各个方面,需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保证风险经理制在我国的有效推行,以发挥风险经理制在全面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更好地应对在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条件下国际银行的竞争和挑战。